金桂飄香福臨門,月下團聚合家歡——佳木斯網云科技祝您中秋快樂!
風兒輕輕
桂花的香氣在空中彌漫
節日總像一首歌謠
快忘記它時
它又在耳邊響起
八月十五月兒圓,
中秋月餅香又甜
千好萬好事事好,
月圓情圓人團圓
中秋佳節將至
這是一年之中溫柔有詩意的節日
佳木斯網云科技有限公司祝您
闔家幸福,萬事順意!
中秋節,按照中國的農歷,八月為秋季的個月,古時稱為仲秋,民間又稱秋夕、八月節、八月半、月夕、月節,又因為這月亮滿圓,象征團圓,又稱為團圓節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。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。初"祭月節"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這天,后來才調至夏歷(農歷)八月十五,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 。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、賞月、吃月餅、玩花燈、賞桂花、飲桂花酒等民俗,流傳至今,經久不息。
關于中秋節的起源,說法甚多。中秋一詞,早在《周禮》,《禮記·月令》上說:"仲秋之月養衰老,行糜粥飲食。"
中秋節習俗
1.吃月餅
月餅,又叫月團、豐收餅、宮餅、團圓餅等,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。月餅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,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,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。月餅象征著大團圓,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,用它祭月、贈送親友。發展至今,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習俗,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"團圓"。
2.燃燈
中秋之夜,天清如水,月明如鏡,可謂良辰之美景,然而對此人們并未滿足,于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。在湖廣—帶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。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。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。今人周云錦、何湘妃《閑情試說時節事》一文說∶“廣東張燈盛,各家于節前十幾天,就用竹條扎燈籠。作果品、鳥獸、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,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。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,高樹于瓦檐或露臺上,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,掛于家屋高處,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。富貴之家所懸之燈,高可數丈,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,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,燈籠兩顆,也自取其樂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。”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僅次于元宵燈節。
3.觀潮
在古代,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,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。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,早在漢代枚乘的《七發》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。漢以后,中秋觀潮之風更盛。明朱廷煥《增補武林舊事》和宋吳自牧《夢粱錄》也有觀潮記載。
4.賞桂花、飲桂花酒
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,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,以糕點、糖果為多見。中秋之夜,仰望著月中丹桂,聞著陣陣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歡慶合家甜甜蜜蜜,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。